近日,阿里巴巴的一款名为“信用支付”的金融产品即将正式上线,支付宝将根据用户交易数据,对用户进行授信,信用额度可用于在淘宝等购物支付。 “这无疑将对银行的传统支付方式构成巨大冲击。”一家中型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表示,同时,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迅速崛起,将使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的强势地位被削弱,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。“信用支付”横空出世,移动支付是银行转型重要方向。
“信用支付”横空出世
阿里巴巴推出的“信用支付”,功能将覆盖所有8000万支付宝用户,目前阿里巴巴已开始对相关数据进行初始化收集和分析,主要包括注册时间长短、网上消费不良记录、实名认证、买家信用等级等核心指标,并根据用户的资质分成不同的层级,并决定最后的授信额度,最低为200元,最高可达5000 元,相当于一张普通信用卡的透支额度。
目前“信用支付”功能正在进行上线测试前最后的对接和筹备工作将于近期正式上线。3月1日,淘宝网的“信用支付”卖家签约功能已提前上线,目前已经有130万家店铺默认开通。
据内部人士透露,目前支付宝方面正在寻求商户支持该项金融产品,但尚未有具体的名单和数据。未来,所有开通“信用支付”功能的卖家,商品页都会出现相应的LOGO,消费者只有在开通此功能的商户处才可申请“信用支付”。
银率网分析师认为,支付宝“信用支付”正式面世,虽然目前只是针对支付宝线上签约商户,但其拥有的海量用户群,使用支付宝提供的“虚拟信用额度”,对于银行信用卡网上支付来讲,将带来巨大冲击。同时,支付宝还在拓展线下商户,同线下商户达成支付协议,长远看,支付宝如能解决“虚拟信用支付”在线下非支付签约实体店的支付渠道问题,那支付宝必将会成为银行强大的竞争对手。
事实上,“信用支付”的面世,只是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迅速发展的冰山一角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消费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排在首位,在此背景下,移动支付方式悄然兴起。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更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 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2年12月末,我国网民规模达5.64亿人,互联网普及率为42.1%;其中手机网民达到4.2亿人,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。德勤预测2015年,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方式。
移动支付是银行转型重要方向
目前,移动支付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已在业界达成共识。银行业人士普遍认为,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移动支付化、网络化和全能一体化。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快转型来适应这种趋势。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将不断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,商业银行改革转型已刻不容缓。
“商业银行的转型包括两方面,其一,努力完善风险定价机制;其二,积极进行业务结构调整,拓展中间业务比重。对于移动支付来说,本身属于一项中间业务,不受资本管制约束,符合商业银行的转型战略,另外,移动支付的开展将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体验,进而促进消费的增长,与拉动内需的结构调整战略相吻合。”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认为。